气候变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_气候变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论文
1.当今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哪些
2.全球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融化会导致哪些危害?
3.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4.气候变暖的忧心问题
5.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6.全球变暖如何导致死水区的形成?会带来什么危害
7.请问温室效应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猫科动物的颜值,在自然界里面是公认的高,而雪豹有一身华丽的皮毛,则经常被认为是颜值最高的野生猫科动物。
全世界雪豹数量预估为4678-8745只,这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大猫,其中67%左右生活在我国境内,所以全世界的雪豹保护都看中国,而我国这些年由于保护措施到位,教育宣传到位,如今雪豹已经在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稳定生活下来了,并且呈现出个体数量略微上升的趋势。
雪豹
美丽的大猫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的大型猫科动物,属于豹亚科豹属里面的物种之一,此外,同属的物种还有虎、狮、豹、美洲虎。
我们都知道,判断豹属动物与其他猫科动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们会不会咆哮,这种方法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适用的,但是却不能沿用到雪豹的身上,雪豹是豹属里面唯一不会吼叫的动物,它的叫声介乎于小猫叫与吼叫之间,似乎是喘着粗气的声音。
其实在很久以前,由于雪豹不能吼叫的原因,是被单独分一个属的,属于雪豹属,后来由于对猫科动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发现雪豹与豹属五种只有很强的关系,与虎的亲缘关系很近,所以在后来重新修订的猫科动物分类学里面,将雪豹归类到了豹属里面。
由于雪豹的栖息地主要是高原雪山,所以它们天生对氧气的变化很敏感,具有高度发达的调节呼吸、分配血液的技能,使得它们在高原上也能够运动自如。
豹属物种
雪豹被称为是美丽的大猫,不是没有理由的,大多数雪豹个体体重在22-55千克之间,身上的毛发很厚,毛长达到了5-12厘米,且柔软蓬松,呈现白色或者灰白色,上面遍布黑色的斑点,头顶的斑点较小,但背面有较大的玫瑰花结状斑纹,腹部为白色,眼睛为灰色或者浅绿色,尾巴粗且长。
整体来说,雪豹比豹属里面的其他物种都要小一些,身材看起来要圆润矮胖,十分可爱。
北山羊
在雪线以上,雪豹是最大的捕食者,它的捕食方式跟大多数猫科动物都类似,主要依靠周身环境中的遮蔽物潜伏起来,等到猎物接近时出击,其捕食对象通常是雪山上的各种动物,比如盘羊、北山羊、岩羊、旱濑、鼠类等等,偶尔见其食腐肉,也会下山捕捉村民的家畜。
雪豹进食时会先从内脏吃起,因为里面包含了它生存所需的微量元素,内脏吃完才会吃躯体的肌肉,最后啃食猎物的头部。
雪豹的生存现状全球的野生雪豹,原产地是青藏高原,经过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如今就只生活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辐射到附近的十几个国家地区里面,确认有详细分布的国家分别是:
中国、蒙古、巴基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不丹、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此外其他地区虽然报道有雪豹的目击,但大多数都无从考究,自然也就能确认是否真的存在雪豹。
不过在历史上,雪豹的分布范围甚至达到了缅甸,到近20年,其种群数量减少了20%。这其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人为因素,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人进豹退?。
在喜马拉雅山脉,雪豹的主要生境是海拔3000-5000米左右的山地里面,但是在阿尔泰等地区,其生活的海拔高度甚至低至500米,这主要是由其猎物分布所决定的,雪豹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捕食者,它虽然被发现会吃腐肉,但是从研究上看,它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捕食活动猎物上面,而不是如同棕鬣,到处搜寻腐肉。
尤其是岩羊、北山羊等,堪称是雪豹的最爱,在垂直生境上,与雪豹的分布高度重合,即是说野生猎物的丰富程度,决定了雪豹的丰富程度。
雪豹分布图
在中国,由于禁枪、禁猎及对雪豹重要性的认识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得当,近20年来,无论是雪豹的种群数量还是生态系统,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雪豹的栖息地范围大约是110万平方千米,数量达到了4500只,比起1995年第一次评估的数量多了一倍有余。
20世纪80年代,我国祁连山一带的雪豹密度估计为1只每平方千米,而到了2015年再次评估的时候,密度已经达到了3.31只每平方千米。
虽然中国的雪豹种群数量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但是在整个世界大环境里面,却表现出了个体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国家对雪豹的保护程度有多大,比如:
在阿富汗、不丹、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盗猎雪豹、非法贸易缉获量较低,说明其需要加强执法了;在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雪豹数量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少,甚至到了局部灭绝的地步;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地区,由于掘业的发展,也在严重地影响着雪豹的生存。整体来说,由于某些国家里面的掘业、畜牧业等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未来雪豹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10%。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也正在多方位影响着雪豹的生存。
开作业
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危害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话题,我们总是听说,也总有说不完的话,其实简单来说就归结为一句话:碳的排放量及速度超过了地球的吸收力。
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们焚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并焚烧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能够高度透过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却能吸收地面所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得地球温度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简易模型图
温室效应的危害就多了去了,除了我们熟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之外,它还会导致全球降雨量的重新分配,严重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最终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所以,低碳出行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这是我们普通人在应对温室效应时所能做的,并且也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
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雪豹的灭亡可能很多人会说,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能够影响极地生物,比如北极熊的生存,这我们知道,但是它又是如何影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海豹呢?
我们结合雪豹所需要的生存条件来看,那么就不难理解了。雪豹的主要生境主要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的地区,那里常年积雪,相对于寒冷来说,雪豹厚厚的皮毛更加害怕酷暑,所以在夏季白天太阳直射的时候,雪豹往往躲在岩石下面避暑。
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经常在常年积雪覆盖及寒漠带环境里面活动,它的主要猎物也大多都生活在此类型的生境中,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林线上移,雪豹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往更高海拔的山上缩减,减少幅度未来可能达到30%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原有30%栖息地里面的雪豹,会在将来的气候变化中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达到局部地区灭绝的地步。
目前受温室效应的影响,中亚山区的温度正在上升,雪豹最主要的集中地青藏高原,在过去的20年里面,温度已经上升了3摄氏度。
虽然在我们直观的认知里面,好像对20年变化3度没有太大的观念,但是对于全球生态系统来说,其影响是相当严重的,系统里面的植被、水源供应、猎物供给等等,都受到了大小不一的影响,而雪豹身为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呢?
气候变化,对雪豹的具体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它可以是方方面面,比如温度上升,雪豹栖息地的积雪正在融化,这会显著改变雪豹生境中的水源、水量及径流,从而对该区域的野生林、作物林、农业等在分布上重新洗牌。
另外,随着森林植被分布基线往更高海拔的地方走,温暖的气候也会使得当地原本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变得适合种植了,随着农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增多的牲畜会成为猎物不断减少、生境不断缩小的雪豹最容易的攻击目标,从而?人豹冲突?加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雪豹会遭到报复性捕杀。
牦牛
在不同的气候时期,整个雪豹的生境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表现出扩张、收缩和破碎三种特征,而全球变暖正是导致了雪豹栖息地逐渐变得呈零星斑块状分布,那么接下来的结果我们几乎可以预测到,但凡生境呈现零星斑块状分布的动物,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关于这种现象,我们无需讨论太多便能够知其弊,最终会加速雪豹的灭亡。
林线上移使得豹子与雪豹的生境有了重叠前面我们所讨论的点几乎都围绕着环境、猎物、人类等方面去考量气候变化对雪豹的影响,但是如果将目光再次聚焦到更微观的层面去看,还会有更大的发现。
比如气候变化使得喜马拉雅等森林的林线上移,原本不可能有机会接触的物种,变得能够相遇,比如说普通豹子的栖息地,部分与雪豹重合了,这其中带来的利害关系,绝不是只言片语便能够讲清楚的。
金钱豹
拿我国来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人们对卧龙地区大熊猫的现状进行调查时,就曾发现过雪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四川大渡河以东,岷江以北的大片区域里面,雪豹与大熊猫、普通豹子曾和平共处了几百万年的时间。
可能大熊猫与雪豹在食性上面有很大的差异,它们之间能够和平共处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雪豹与金钱豹之间,食性差异不大,在同一片生境中存在很强的关系,它们是如何做到和平相处的呢?
其实在整个大环境上面,雪豹与普通豹子的栖息地看似重合度很高,但是如果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你会发现豹子占据了林线以下地盘,而雪豹则在林线以上活动,它们之间在同一片生境的垂直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同住在一个房间里面,一个睡上铺,一个睡下铺,双方之间并无交集。
若长此以往,双方之间也能够维持相对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会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被打破。
气候的变化改变了普通豹子与雪豹的生活方式,使得它们不仅在横向大环境中存在重叠,在纵向垂直分布上也有了交集,在喜马拉雅山系覆盖的一些国家地区里面,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普通豹子与雪豹存在重叠区域了。
在过去的五六十年时间里面,中国90%的豹子从其栖息地里面消失了,但是好在最近20几年里面,得益于我国对环境、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许多地区陆陆续续又逐渐有了豹子。
四川甘孜州风光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野生动物丰富,全世界30几种猫科动物里面,我国占据了13种,分布在不同气候类型的区域里面,其中大猫似乎更加偏爱西南一带。
由于四川甘孜州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这里已发现的猫科动物就高达7种,其中就有雪豹和花豹。
在2016年2月份的时候,人们用红外相机在贡嘎山保护区一处海拔四千米的山脊上,先后拍摄到了普通豹子与雪豹,尽管没有拍到它们相遇的画面,但是这也成了证明雪豹与普通豹在生境上存在重叠的证据。
同为豹属里面的物种,雪豹体型较小,自然是不敌豹子的,而生境的重叠也就意味着食性相同的它们在同一片区域里面会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豹可能会进犯到雪豹的栖息地,从而影响着雪豹的生存状态。
青藏高原或成为雪豹最后的庇护所气候变暖正在影响着青藏高原的环境,这里的温度升高是北半球平均速度的两倍多,作为高原生态环境中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雪豹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而气温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着雪线与林线之间的相对分布。
早在2016年美国科研人员就发表过一篇报告,报告显示他们建模研究了地球最后一次盛冰期到2070年气候变化对雪豹生境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气候时期,雪豹的栖息地会存在扩张、缩小、破碎等现象,但是在众多变化里面,有三个地方相对稳定,那就是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及天山延伸至昆仑山脉,即青藏高原一带。
或许在将来气候变化之时,这里会成为雪豹最后的庇护所,这些区域之所以能够扛得住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得益于青藏高原相对稳定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以及独特的高原环境。
这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好消息,但绝对不值得高兴,毕竟这个范围仅占全球雪豹栖息地的35%,剩下的雪豹栖息地在气候变化中会变得十分脆弱,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当今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哪些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因此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再向大气中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了2100年时,全球的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从而导致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这个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要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
全球气候变暖是如今人类所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从1981到199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要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而这样的情况还在继续。
如今,由于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以及发射的能量之间不平衡,因此能量不断地在地气系统中累积,从而导致了温度的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变暖加剧之所以会加剧,很大程度上应归罪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使全球变暖加剧,危害巨大
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由人力发展到了,用机械进行工作。而机械工作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开始的前期,由于人类工业技术的不完善,导致排出的二氧化碳非常的多,这些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是具有高度透过性的。
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则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这导致了地球的温度上升,大大的加剧了温室效应。
如今,随着人类工业技术的发展,像这样的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虽然有了一定的减少,但也仍在继续。因此一些科学家们警告世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若是全球继续变暖的话,会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而像冰川以及冻土等则会消融,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这不仅危害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还严重的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外,由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大陆气温与海洋温差变小,从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因此陆地上的雾霾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的雾霾天气增多,从而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可以说,变暖的危害是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的。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科学家称:?全球变暖暂停,地球即将变冷?,这是真的吗?
有研究者认为,作为太阳表面炽热的气体漩涡,若是太阳黑子出现的多的话,就代表了太阳释放的热量较多,而反过来也说明了太阳释放的热量比较少。而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多发现,太阳黑子竟然曾经的暂时的隐匿了一段时间!
科学家对于这种现象给出了以解释,他们认为这是太阳从极大活动期,迈入极小活动期的表现。
简单的说,就是太阳的活动是有一定的周期的,如今所观察到的周期大约是11年,而在这个周期中分为了极大期以及极小期,而极小期的时候,太阳的活动将会比较弱。
而当太阳的能量逐渐降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会导致地球的气温逐渐变冷。这也预示着,可能在未来至少数年的时间里,地球将会进入?寒冷期?!
历史上曾出现过?寒冷期?,可能是使中国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
对于太阳的异常现象,很多的科学家都进行了剖析,并且一些科学家猜测在2050年的时候,太阳可能会进入一个特别的周期,而这一现象早在以前就出现过了,如今将其称为?蒙德极小期?。
所谓的蒙德极小期,是指公元1645到1715年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的时期,其持续时间长达70年!
在这段时间里,紫外线的辐射会显著的降低,同时光阴度也会逐步的变暗,而由于地球是依靠着太阳才会有热量以及光度的,因此随着太阳的变化,地球能够得到的热量就会变少,从而使得地球也会逐渐的变冷。
蒙德极小期在中国被称为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指中国明朝末期时,出现的极冷的气候灾害。明朝晚期的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非常低,在夏天的时候,相继出现了大旱与大涝,而在冬天则奇寒无比,甚至于连沿海的广东等地区也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导致了当时地球的气温大幅度的下降,从而使得全球的粮食大幅度的减产,由此而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以及人口锐减。因此,甚至国外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就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太阳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很可能意味着地球即将进入历史上的第二个?蒙德极小期?!
地球即将变冷?专家给出答案
太阳进入低活动期时,地球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因此,人类未来可能会因环境的大变化而面临各种问题,除了酷热以及酷冷,暴雨与暴雪等自然灾害之外,或许还会严重的还有疾病等会威胁人类的健康问题。
但是,所谓的第二个?蒙德极小期?也只是一个揣测的结论而已,并不是说百分百确定就会发生。
据科学家的预计,地球在未来50年处于小冰河期的可能性实际上并不大。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因此太阳活动在减弱后,并不会马上的就让地球的平均气温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因为全球变暖的升温幅度,还是有可能会高于小冰河期带来的降温幅度的,因此也许还要经过多年的低温,才能够盘地球气温降到平均值以下,从而开启小冰河期。
也就是说,地球如今的状态,其实还是处于偏暖的情况,而进入小冰河时期则暂时没有明确看到任何的迹象。
就目前而言,地球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还处于气候变暖的趋势中,而若是地球小冰河期的到来的话,虽说不能够使得全球变暖的趋势被逆转,但是确实可以使气温上升的趋势减缓,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小冰河期到来也未必是件坏事。
但无论怎么说,我们都要尽最大能力的去保护环境,地球是人类来自生存的地方,若是连家都被破坏的千疮百孔,人类又要如何继续发展下去呢?
全球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融化会导致哪些危害?
主要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有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破坏、土地退化及荒漠化、森林减少、有毒化学品和有毒气体急剧增加等,造成的现象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探求全球变暖的起因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表明,虽然地球演化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变暖--变冷的气候波动,但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长可能是主要因素.冰川消退 全球气候的小幅度波动虽然并不为人明显发觉,但对于冰川来说则有显著影响了.气温的轻微上升都会使高山冰川的雪线上移,海洋冰川范围缩小.长期观察表明,这一现象是存在的.根据海温和山地冰川的观测分析,估计由于近百年海温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量约为2~6厘米.其中格陵兰冰盖融化已经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5厘米.全球冰川体积平衡的变化,对地球液态水量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南极及其他地区冰盖全部融化,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类将失去立足之地.海平面上升 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且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尽管不同研究人员的结果可能不同,近百年来海平面上升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自上世纪末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0厘米或稍多.据预测,到下个世纪末,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50厘米甚至更多.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惊人的严重影响.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加剧海岸侵蚀、引起洪水灾害、淹没城镇、咸水入侵等.由于世界人口、工业、经济等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据推测,今后海平面上升1米,全世界受灾人口将达10亿,其中3~4亿人将无家可归,一些国家,尤其岛国,将从地球上消失,全世界受灾土地总面积可达500万平方千米,世界上1/3可耕地将受影响.据预测,我国海平面上升100厘米,长江三角洲海拔2米以下的1500平方千米低洼地将受到严重影响或淹没.海平面上升还将使滨海湿地和沼泽受严重影响,据研究认为湿地能承受20厘米/百年的海平面上升,如果上升过快,将使湿地面积大大减少.而湿地是许多鱼类、鸟类和稀有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海平面上升还可使珊瑚面临危险,珊瑚礁岛屿面积会大大减小甚至消失.海平面上升还将通过盐水侵入地下水,进一步使土地盐碱化,沿海地区淡水匮乏.
气候变暖的忧心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出现,也影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温室效应是很早就提出的了,可能人们现在更多的去关注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对温室效应的关心也不多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温室效应依然存在,依然严重,我们应该更深刻的认识到它的形成原因与危害,这样可以促使人类取一系列的措施去减小温室效应以及它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我们的子孙一片干净的土地。
首先,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二氧化碳也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1988年7月4日,美国的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幸福》发表了一篇引起世界瞩目的文章,作者认为,21世纪将出现非常恶劣的气候,气温上升比任何一次都更高更快,全球气候将出现混乱反常,世界经济将受到重大影响。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正是燃烧煤、石油、汽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迅速积聚,比二氧化碳少得多但是同样有害的氯氟化碳等气体也迅速增多。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这些气体起着温室玻璃那样的作用,让阳光射入而又把热量留聚下来。它们吸收而不是反射能生热的红外线辐射,从而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温室效应。(当然,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了解了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很多都在于人类自己的破坏,由于经济发展,大量的工厂建筑纷纷建立,随之也带来了大量污染气体向大气排放的后果,生产对木材的需要造成了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文明进步的同时,温室效应也在加剧······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具有影响范围广,制约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等显著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是温室效应直接造成的后果。因此,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及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科学家和环境工作者关注、研究的焦点。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海洋有以下两个影响,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1) 全球变暖将造成海洋混合层水温上升,升温造成的热膨胀能显著地造成海平面的上升;
(2) 气温和海水温度的上升将造成极地冰冠的大量溶化,溶化的冰冠进入海洋,促成海平面上升。如果将来气温大幅度上升,对极地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那时极地冰川和冰冠将大量溶化,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将远远超过混合层热膨胀的贡献。在下个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度约为每10年6㎝,预计到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20㎝,到下个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65㎝,海平面的这一变化将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如下的影响和灾难:
⑴淹没沿海陆地,造成土地浪费,特别是沿海城市与耕地。
⑵淡水及储备减少
⑶海洋生物生活环境遭到改变,大量死亡或被迫迁徙,给渔业带来一定损害。
⑷海滩和海岸将遭受侵蚀;
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
⑹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
⑺损坏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影响航运;
⑻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到影响;
⑼破坏供排水系统;
⑽造成温度带改变,热寒带扩大,温带缩小,给农业造成损害
二、对农业的影响
最明显的影响表现在农业方面。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气孔(气体和水蒸气通过的细孔)只要张开得小一点即可收入同样数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植物由于蒸发所损失的水份就减少了,结果是植物会长得更大。农作物生长较快,就可能较快地把土壤中的养分吸光,农家就不得不购买更多的化肥。粮食的质量可能随着二氧化碳的提高而下降,因为叶子的含碳量可能增加,含氮量可能减少。在温室效应中,害虫和病害较易蔓延,但是,温室效应可以引发一系列环境和气候问题,如害虫繁殖、干旱加剧等,它们可以从根本上恶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构成严重的危害,这对农业是相当不利的。由于温度升高,害虫发育的起始时间有可能提前,一年中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因此而增加,在新的适宜环境条件下,某些害虫的虫口将呈指数式增长,造成农田多次受害的概率增大。另一方面,冬季变暖,病虫更易越冬,虫源和病源增大。更为严重的是多种主要作物的迁飞型害虫比今天分布更广、危害更大,粘虫越季繁殖面积大幅度扩大,由于南北温差减小,粘虫、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春季向北迁入始盛期将提前,而秋季向南回迁期推迟,使危害的时间延长。另外,迁飞性害虫春秋往返迁飞的路径也将影响,使其集中危害的分布区发生相应的变化。气候变暖会改变作物病原体的地理分布,病虫害的流行蔓延。杂草的超常生长,意味着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这将加剧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更多的农药治理。农药业意味着我们环境的污染会给严重。
温室效应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co2含量增多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候变暖给植物带来的影响。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当co2含量增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生产能力;由于气温上升,一些原本寒冷的地区也将变得适合农作物生长,扩大了植物生长区域,这是有利的一面。
三、对林业和牧业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林业和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促使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强,加上温度升高,生长期延长,所以草木的产量将会提高;由于气温上升,使植被带北移,即冷型温带森林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代替;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林木和牧草的品种将有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牧草,如果一种劣质草类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迅速生长并占领草原,将有可能使草原的生产率大大下降;气温升高,如果降水没有相应的增加,则空气湿度有可能下降,这样就增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暖冬可以减少害虫的越冬死亡率,从而加重虫害的威胁。
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因为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变暖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的人时,这种就会跟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开始繁殖,并通过下一次叮咬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完成的传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它传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4)全球变暖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也使当地居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同时会加速某些靠水传播的的扩散速率,如脑炎、痢疾、高烧等。
五、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增强大气逆辐射,全球气温会普遍上升,使得热带几乎无法让人居住;.强对流天气加重。飓风、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南北极的融化影响洋流,使得海水温度发生改变,从而让大陆气候变得异常;总的来说,气候方面的异常可导致包括旱灾、水灾、雷电、飓风、风暴潮、沙尘暴、霜冻、暴风雪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进而导致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六、冰川融化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七、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反复变化的过程中走向灭绝,现存物种即是这些变化过程后生存下来的产物。物种能够适应过去的变化,但它们能否适应由于人类活动而改变的未来气候呢?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经纬过去的自然波动要迅速得多,那么这种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1)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以北美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物种迁移率来比较即可了然。当最近的更新世的冰期过后,气温回升,树木以每世界10~40千米速度的速度迁移回北美。而依照21世纪气温将升高1.5~4.5℃.的估计,树木将向北迁移5000~10000千米。显然要以自然状态下数十倍的速度进行扩散是不可能的。况且,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片断人只能使物种迁移率降低。所以,许多分布局限或扩散能力差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无疑会走向灭绝。只有分布范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群落。
(2)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的变化,此外森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
(3)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湿地和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也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温度升高会使高山冰川融化和南极冰层收缩。在未来的50~100年中,海平面将升高0.2.~0.9米,甚至更高。海平面的升高会淹没沿海地区的湿地群落。海平面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生物种类来不及随着海水上升迁移到适当的地域。特别是建筑在湿地地区的居住房、道路、防洪大坝等将成为物种迁移的直接障碍。
海平面升高对珊瑚礁种类有极大危害。因为珊瑚对海水的光照及水流组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海水按预算的速度升高的话,那么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此外海水温度升高同样会对珊瑚产生极大危害。由此将导致大量的珊瑚沉没以致死亡。
总的来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来源分为两个:自然和人类活动。各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温室效应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水、农牧业、森林业等受到影响;海平面上升会淹没许多沿海城市和低地;会使有些地区变得干燥,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总之,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最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
从这些我们将看到温室效应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你害怕了吗?担心吗?人类还能存活下去吗?我们必须取该有的行动了,来减小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由于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时当务之急,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首先,暂订2050年作为目标。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所以现在,人类要竭尽所能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可惜仔细检视各种方案之后,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一项对策足以独挑大梁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这些对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氟氯碳化物是Chloro-Fluoro-Carbon 的缩写,是各种含氟含氯等非燃性有机溶剂的总称,为电子产品焊接组装后的优良清洁剂。但因无法接受生物分解,且比重甚轻,逐渐上升累积后会破坏地球的臭氧保护层,使地球生态环境遭受宇宙线的攻击而产生极大的危机。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碳必须排放相当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决定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小组的组员就首先查资料,了解了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课题,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不仅了解认识了许多原来不懂得知识,还懂得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对地球的重要,从今以后,我们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争取从小事,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气候变暖
百科名片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被引起注意的,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有争议,有的认为气候正在变暖,有的反之,有的认为是和宇宙天体的周期现象有关,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等。 目前实际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最终将对亚太的区域安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原因是逐渐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大幅波动的降雨量,以及严重旱灾的频生,都会改变亚太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并进一步减低食物和水的来源。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目录
简介
背景
导致原因
条件
历史与预测
后果
如何应对
编辑本段
简介
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等多种,由于这些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
气候变暖
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编辑本段
背景
影响地球表面气温变化的因子很多,但一般认为主要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两大类。就自然因子而言,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都可能影响全球或区域气温变化。由于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历史序列资料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气候系统如何响应太阳输出辐射变化的认识还很初步,严格地说目
气候变暖
前还无法准确评价其对全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海洋-大气系统年代以上尺度的低频振动,如北大西洋涛动(NAO)、北极涛动(AO)、太平洋年代涛动(PDO)或ENSO的多年代振动,对全球和区域气温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对地面气温变化产生影响。城市化及城市热岛效应也可以看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局地表现形式。 最近的IPCC报告指出,过去100年特别是过去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主要是由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这一结论主要基于大量的观测事实和气候模式模拟分析。模拟研究一般用全球大气-海洋环流耦合模式,考虑自然强迫因子如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以及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模拟20世纪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这些研究表明,当只考虑自然强迫时,模拟不出来20世纪的全球变暖;当只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可以基本上模拟出20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来;而当输入所有的强迫时,模拟与观测的气温变化过程吻合得最好。IPCC报告认为,影响20世纪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在近50多年的全球变暖中起到主导作用。
北极因气候变暖首次变成孤岛
多数科学家还相信,人类活动不仅引起全球平均地表气温的明显增暖,也是造成暖夜、暖日和热浪增多以及冷夜、冷日和寒潮减少的主要原因。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还造成山地冰川消融、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强。
但是,许多科学家也认识到,引起气候变化的因子是非常复杂的,今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限于气候观测资料本身的缺陷、气候模式的不完善性以及影响气候变化因子和机理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在气候变化成因方面所获得的结论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人口剧增因素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编辑本段
导致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1]
气候变暖----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气候变暖-----水污染因素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气候变暖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编辑本段
条件
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气候变暖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
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
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说。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
编辑本段
历史与预测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在1906~2005年期间明显增加,线性增加幅度趋势为0.74℃,考虑到资料的误差,增温幅度范围介于0.56℃到0.92℃之间。其中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和70年代到21世纪初是两个明显的增温阶段,最近30年的增温趋势尤其强烈。
在过去的100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平均温度也已明显升高,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8℃,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夏季变化很小。中国1951~2004年期间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比全球同期平均增温幅度高得多,也比近100年来的平均增温趋势强得多,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北部等地区变暖更为明显。
气候变暖------冰川消融
值得说明的是,快速的城市化及其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对中国多数地面台站记录的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国家级台站附近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占全部增温的39%以上。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保留着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很明显,仅为每10年0.05℃,比国家级地面站观测的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地面台站记录的增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和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的影响。
当然,即使消除了城市化的影响,中国最近半个世纪地面气温仍呈较明显的增暖趋势,这和迄今报道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一致的。但是,考虑城市化影响以后,不论中国还是全球陆地平均的地面增温速率,可能都要比目前报道的数值来得弱些。这一判断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人们关心的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年代到世纪尺度的地球大气变暖现象。要了解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需要有覆盖全球的足够长的观测资料序列。但是,全球陆地上的气象站多数只有不到100年的记录,难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学家用代用资料恢复过去更长时期的地面气候要素演化过程。常用的温度代用资料包括树轮宽度和密度、历史文献记录、冰芯氧同位素、珊瑚和石笋化学成分等。
气候变暖
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北部,近100年的增暖可能是过去1000年里前所未有的。但对于我国东部冬季平均气温和全国年平均气温的重建则表明,20世纪中国气候的变暖还没有明显超出“中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中国在公元1000~1310年间表现出了与北半球“中世纪暖期”相对应的温暖阶段,在中国东部尤其明显。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在全国平均的温度序列中也有清楚反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面气温上升显著,但截止到80年代的近现代增温并未超过“中世纪暖期”水平。
因此,当前具备的长时间古气候序列还没有表明北半球陆地以及中国现代的增暖是十分异常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火山活动以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过去1000年或更长时期的气候变化可能具有重要影响。显然,从古气候学角度看,现在还不能非常确信地认为,20世纪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
编辑本段
后果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编辑本段
如何应对
气候变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2001年到2005年的气候变化及一些气候灾害,迫使人类更广更深地关注气候变暖及其负面影响,更加认识到人类应共同行动,认真应对全球变暖的迫切性。
自从19年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以来,世界各国日益高度重视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的问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点、国际政治活动的热点和国际减灾应急管理的焦点。随着联合国大会1988年通过保护气候决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4年生效,19年出台的关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生效,国际社会逐步开展保护地球气候的实际行动。
另外,还专门成立了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它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共同组建的,其主要职责是从科学、影响和经济学的角度评估目前所了解的气候变化情况,以及评估气候变化的各项方案,并根据要求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供咨询。
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关于气候系统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观测和机理研究非常不足,我们还远远没有弄清楚。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共同家园,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不分国界。充分关注气候变化、全面观测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共同减缓气候变化,是整个人类的义务和责任。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二是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三是加强水管理和调蓄,节约用水,开发空中水,海水淡化等;四是改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气候变化诱发疾病预警系统等;五是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等。
参考资料
全球变暖如何导致死水区的形成?会带来什么危害
1、炎热的气温 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气温在持续地激烈上升。测量得25个最热的年份里,有20个都属于最近的25年。热浪已经开始出现,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全球变暖问题没有得到处理,此类热浪将更为常见。2003年夏天,欧洲遭受了一股强大的热浪,35000人因此丧生。 2、干旱导致的饥荒 气候变暖同时导致美国本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加倍,美国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不改变现行做法,在未来50年内,美国辽阔的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将流失达35%,还不计其他种种恶劣后果。无疑,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警告,如果我们不及时取措施控制导致全球变暖带来的污染,二氧化碳含量很快就会从2倍上升到4倍,这样土壤将流失达60%的水分。 干旱还带来政治、战争。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为例。让人难以置信的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受影响的地区从苏丹南部一直延伸到乍得湖的东岸。在东岸的达尔富尔地区,种族屡见不鲜。在西岸的尼日尔,干旱横行导致的饥荒使得数百万人受到威胁。 3、生物物种的锐减 全球变暖打乱了不同物种间成百上千万种处于微妙平衡中的生态关系。再举一个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全球变暖如何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瑞士南部每年出现地面霜冻现象的天数骤降,而同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则急剧上升,它们迅速占据了新创造出来的生态位置。物种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生态链的断裂而进入恶性循环。 世界上许多物种如今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灭绝。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气候危机,部分原因则是来自于人类对于这些物种曾经繁荣生存的地区的入侵。 4、带来更多的心脏问题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欧洲心脏病研究协会本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年会上,一些专家指出,众所周知,当气温高的时候人们会产生更多的心脏问题,因此全球变暖对心脏的影响问题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心脏病专家卡林.申克-古斯塔夫松医生说:“如果在未来50年中全球气温升高几度,人类将会有更多的心血管疾病。”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心脏病学专家戈登.托马塞利说,心脏动脉的硬化就像汽车生锈,“温度越高生锈速度就越快,动脉硬化也是这样”。 医生们指出,气温较高时,人会通过出汗来减少身体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会涌向温度较低的皮肤表层,随之人的心率升高、血压下降。这两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对老年人和那些心血管系统较弱的人来说非常危险。 5、臭氧增加,引发肺部疾病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6、加快传染病传播 温度升高会使、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从而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7、恶性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1)飓风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另一个研究预测,全球变暖将使飓风的威力在著名的五级分级标准上平均再增强半个级别。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总结了这些新的调查研究中普遍出现的一些要素,当水温上升时,风速及风暴的湿度都会增加。 2)洪水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 当美国2005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大飓风走向尾声时,欧洲正在经历数次可怕的洪灾。2005年8月26日,合众国际社这样总结当时许多欧洲人的感受:“在欧洲,大自然发疯了。” 亚洲的洪灾也明显地增加了。2005年3月,印度孟买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900毫米,是目前为止印度任何一座城市一天内降雨量的最高记录。水平面上升至2.4米。 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的: 1、 选择节能型家用电器,减少家庭能源使用中的温室气体。减少待机状态的能源耗费。 2、减少交通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3、消费少一点,保护多一点。购买耐用的物品;在购物之前先循环利用以减少废弃物;循环利用;不要浪费纸张;请将食物和其他物品装入可重复使用的袋子里;请携带个人可重复使用的瓶子用来装水或者其他饮料;改变你的饮食,少吃一点肉等。
请问温室效应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关于我们现在全球环境的一个变化情况来进行分析的话,的确我们现在全球面临到严重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毕竟我们人类对于地球的改造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地球内部总会出现一些情况,只不过这需要一个时间来慢慢展现,但是现在却已经让我们充分的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表现,就是全球温度越来越高,超越人类历史最高温,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死水区的形成,会带来怎样的威胁?这其中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死水区。首先第1点就是关于死水区的一个行程来进行讨论的话,止水区就是水流不再运动,就像一个死水一样。与外界的交流根本就不再存在,所以在这个地区的水迟早有一天会由于没有和物质外界进行一个交流,内部的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得不到很好的一个释放,内部就会滋生很多的细菌,从而这样的水会变臭。
二、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就导致水流出现一个重大的不均衡。其次,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就是我们全球气候范围内的水流越来越不均衡。毕竟在我们地球上面的所有水,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向上的运动,温度高的地区的水流流向,温度低的地区的水流。但是在许多。低温地区,由于近些年来温度越来越高,水流不再进行一个变化,原来的高温地区和现在的高温地区,两者相互碰撞水流就根本不会进行运动,从而就会导致死水的形成。
三、其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最后一点就是这其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会让许多的海藻得到大面积的长,同时也让水得到了污染。有许多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鱼类,慢慢由于氧气不足,从而导致鱼类的死亡。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危害: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3、缺氧
温室气体的摩尔质量总之都大于氧气,世界各国尽管放心地把地球内部所有的能量都开出来使用了,然后地球上最终的环境的状态是跟地球在10亿年以前的情况差不多,到时候不光是野生动物呼吸不到氧气,甚至连到人类也是无法生存的。
扩展资料
对策:
1、鼓励使用天然瓦斯
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主要能源。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2、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这可以对到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3、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百度百科-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