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区和气候类型_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
1.气候带的气候带的划分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3.中国各省份气候情况是怎样的?(详细)
4.气候区划的介绍
5.气候区划的中国气候区划
6.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气候因素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主要指标。法国人认为,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酿造出具有特殊风味的世界名酒。但对世界广阔的葡萄产区来讲,这种以土壤进行葡萄区划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影响葡萄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仅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气候对葡萄的生长、结果和葡萄酒的优劣起主导作用,气候因素已成为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气条件都是葡萄生长和结果所必需的,特别是夏秋季的天气状况。
气候带的气候带的划分
气候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进行气候区划的基础。由于太阳辐射分布的纬度差异,产生气候随纬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纬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对比关系带来干湿度的差异,产生气候随干湿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的干湿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产生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带性;气候受地方的地形起伏、坡向以及下垫面状况等因素影响,也发生变化。因此,任何地方的气候都是受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区划必须反映这些气候分布规律。
气候区划与气候分类是气候划分的两种方法。气候区划是将一定区域,按气候特征,依次由大到小,由上到下逐级划分;气候分类则是将不同地区的气候按其主要特征划归类别,依次由小到大,由下到上逐级合并。某一类型的气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区域,而气候区划所划出的区域必须是连成一片的。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中国气候学家对于中国气候带的划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根据温度指标,把中国东部地区划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6个气候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19)将中国东部地区划分成南、中、北热带,南、中、北亚热带和南、中、北温带等9个气候带。
由于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气候带界线并不完全和纬度圈平行,尤其在较高纬度上,有些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综观全球,在下垫面均匀的海洋和平原上,气候带表现清晰而有规律;在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带虽有反映,但是不完整、不连续。
气候带概念还可应用到山地自然景观上。在水分供应充分的情况下,由于气温的垂直变化,在热带赤道地区的高山上,从山麓到山顶,可出现从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即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气候带。这种气候带结构称为垂直气候带谱。
地质时期,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气候带有较显著的南北位移。
中国各省份气候情况是怎样的?(详细)
气候类型如下: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4、高原山地
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5、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
相关内容:
我国气候区划大多是以≥10℃活动积温或≥10°C日数为主来确定温度带界限指标的。在拟定界限指标时,重要依据是植物分布和农业上的差别,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气侯区划,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气侯的内涵。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以≥10℃等效积温作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将全国划分Ⅰ为赤道热带、Ⅱ为中热带、Ⅲ边缘热带、Ⅳ南亚热带、Ⅴ中亚热带、Ⅵ北亚热带、Ⅶ南温带、Ⅷ中温带、Ⅸ北温带、Ⅹ寒带等10个一级温度带。
然后在各温度带中根据g干湿气候型等级,划分湿润(M)、半湿润(SM)、半干旱(SD)、干旱(D)和极干旱(DD)等30个气候区。西蔵东南端、四川和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因坡陡峭,某些温度带水平面积很小,不在图上划出,予以略去。全国的30个气候区分布如图2所示。
气候区划的介绍
1、北京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2、天津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型。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
3、河北省
属中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温度适中。
4、山西省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与相邻的华北平原相比,气温略低,降水偏少,差距尤以雁门关北更为明显。5、内蒙古自治区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东北
6、辽宁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7、吉林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秋多风。
8、黑龙江省
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数地区冬长夏短,西北局部地区长冬无夏。
9、上海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10、江苏省
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季风影响显著。春夏之间多梅雨,夏秋之际多台风。
11、浙江省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暖湿条件较为优越。夏秋之际常受台风影响。
12、安徽省
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每年6~7月为梅雨季节。
13、福建省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丰富,雨热同季。
14、江西省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较长,春、秋略短;夏季炎热多雨。
15、山东省
大部份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多雨,冬寒干燥,四季分明。胶东半岛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华中
16、河南省
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区,中部和北部以暖温带气候为主。季风特征明显,四季分明。
17、湖北省
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东部夏季酷热,是长江沿岸的“火炉”之一。
18、湖南省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华南
19、广东省
属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20、广西壮族自治区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山区冬季较为干冷,沿海地区,长夏无冬。
21、海南省
全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长夏无冬,雨量充沛。西南
22、重庆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季较长。河谷地区多连晴高温,重庆市区为我国著名的“火炉”之一。
23、四川省
分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热带半湿润区以及川西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三大部分。全省气候类型多,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大,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气候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气象灾害种类全。
2、贵州省:多数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
25、云南省
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滇东高原气候温和,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省会昆明也被称为“春城”。
26、西藏自治区
多数地区属高原气候,干燥寒冷,长冬无夏,空气稀薄,日照充足。仅藏东南部分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较为温暖湿润。
27、陕西省
气候以秦岭为界,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主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陕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陕南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28、甘肃省
地域狭长,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兼具温带季风和大陆气候特征。多数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
29、青海省: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气候干燥,日照充足。
30、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整体地形影响,气温南低北高,降水南多北少。
3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主属大陆性气候,以天山为界,南疆北疆气候差异明显。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港澳台地区
32、香港特别行政区
主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
33、澳门特别行政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34、台湾省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扩展资料:
我国气候区划大多是以≥10℃活动积温或≥10°C日数为主来确定温度带界限指标的。在拟定界限指标时,重要依据是植物分布和农业上的差别,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气侯区划,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气侯的内涵。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以≥10℃等效积温作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将全国划分Ⅰ为赤道热带、Ⅱ为中热带、Ⅲ边缘热带、Ⅳ南亚热带、Ⅴ中亚热带、Ⅵ北亚热带、Ⅶ南温带、Ⅷ中温带、Ⅸ北温带、Ⅹ寒带等10个一级温度带。
然后在各温度带中根据g干湿气候型等级,划分湿润(M)、半湿润(SM)、半干旱(SD)、干旱(D)和极干旱(DD)等30个气候区。西蔵东南端、四川和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因坡陡峭,某些温度带水平面积很小,不在图上划出,予以略去。全国的30个气候区分布如图所示。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
百度百科-气候分类
气候区划的中国气候区划
气候区划是根据研究目的和产业部门对气候的要求,用有关指标,对全球或某一地区的气候进行逐级划分,将气候大致相同的地方划为一区,不同的划入另一区,即得出若干等级的区划单位。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929年,竺可桢根据少量的气候资料提出了中国的第一个气候区划。他将全国分为华南、华中、华北、东北、云贵高原、草原、西藏和蒙新共八个气候区。此后涂长望等提出了不同的区划。
1949年,卢鋈又提出下列四条界线:①1月平均气温为-6°C的等温线(大致与长城平行),作为春麦与冬麦的分界;②1月平均气温为6°C的等温线(大致与南岭山地一致),作为一季稻和二季稻的分界;③年降水量为750毫米的等值线(大约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作为水稻的北界;④年降水量为1250毫米的等值线,作为麦作的南限。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全国分成十大气候区。宜家,随着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分布界限已经超出当年的情况了,但这种区划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气候区划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都提出过气候区划方案。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中国气候区划初稿,他们以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0°C稳定期的积温和最冷月气温或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热量指标,以干燥度(见气候指数)为水分指标。根据热量指标,他们把全国分划成六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①赤道带。积温9000°C左右,生长热带植物。②热带。积温达8000°C以上,终年无霜,橡胶、槟榔和咖啡等均宜生长,稻可一年三熟,主要植被为樟科等。③亚热带。积温8000~4500°C,稻可一年二熟,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季风林、常绿阔叶林以及它们和落叶林的混生林,柑橘、茶、棕榈、油桐和毛竹等为其代表性植物。④暖温带。积温4500~3400°C,冬冷夏热,农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⑤温带。积温3400~1600°C,冬天严寒,不宜冬作物生长,春小麦、大豆为主要作物。自然植被为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的混交林。⑥寒温带。积温低于1600°C,尚可种植春小麦、马铃薯、荞麦和谷子。主要植被为针叶林。⑦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积温低于2000°C,其光照条件优于寒温带。该区虽不适宜林木生长,但除部分地区外,尚可栽培耐寒作物和蔬菜。 他们结合中国地形特点和历史行政区划传统,又将全国分为8个一级气候地区和32个二级气候省。
1966年,中央气象局(现国家气象局)在上述气候区划基础上,用1951~1960年全国600多个站的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正,绘制了中国气候区划图。18年,又在此基础上用1951~10年的气候资料编绘了新的中国气候区划图。此外,中国各省(自治区)、各业务部门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也作了相应的气候区划。
世界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世界建筑气候区划标准(WBCS)是由国际建筑研究与创新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将全球划分为九个气候区域,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极地、干旱、半干旱、湿润和海洋性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