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气候变化大会_坎昆天气预报15天
1.2011年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取得哪些成果
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21°1’N,86°
3.简述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怎样影响海平面的
4.坎昆会议的2010年坎昆会议
5.世界气候大会,历届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地都是哪里
6.坎昆世界气候大会的相关报道
7.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强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国际社会
(1)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所以正确. c.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错误; d.在自然界中没有天然存在的氢气,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错误 故选 b (2)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超临界CO 2 气体是一种与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称为“绿色环保溶剂”,因此可以判断此状态下的二氧化碳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溶剂. 故答案为:无污染 也可以根据因能阻燃,主要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说此题答案不唯一. (3)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开发使用新能源能够有效地缓解大气中CO 2 含量的增加.故答案为: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
2011年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取得哪些成果
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
世界气候大会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内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公约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有名。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三、各缔约国方应当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公约影响:
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如今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及具体措施。《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坎昆(21°1’N,86°
1,通过环保教育协议
2,通过两份应对气候变化协议
3,碳市场与投资者协会称坎昆大会在资金方面取得进展
4,气候大会谈判成果草案出炉
但由于,关系到各国的利益,结果的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由时间来检验。
简述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怎样影响海平面的
(1)从墨西哥坎昆的经纬度(21°1’N,86°5’W)知道,其位于热带,属于西半球;
(2)我国提倡低碳减排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3)当地震发生时,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4)航空运输的速度最快,因此“广东应急救援队”前往玉树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航空.
故答案为:(1)热;西;(2)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防止全球气候变暖;(3)C;(4)D.
坎昆会议的2010年坎昆会议
根本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发生了变化。1、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就上升;2、气候变暖,海水按照热胀冷缩的规律吸热膨胀,海平面也要上升。
要使海平面上升缓慢,方法也是有的,但是实现的过程会非常的艰难曲折。以下就是一种方法:
敬爱的先生/女士:
您辛苦了!
主题:坎昆气候大会,应向中国敬礼。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的墨西哥坎昆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主要是围绕着如何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而展开全面讨论的又一次会议。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治本的路径有两条,第一条路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第二条路径是从化石燃料燃烧后的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并随之填埋。第一条路径因为使用化石燃料成本低,所以行不通;第二条路径存在成本高额,负担太重,也行不通。
第二条路径的成本到底有多高额,计算一下便知晓。据来自互联网的文章《近几年来,一种将二氧化碳浓缩后填埋于地下的环保技术(简称CCS)》,发布时间2010年3月23日。文章中说到:捕集存储1吨的二氧化碳就产生0.5吨的二氧化碳。说明:在捕集存储二氧化碳的过程中,需要增加50%以上的能源消耗。
以美国为例来说明捕集填埋二氧化碳的高额负担。美国2009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约60亿吨,定60亿吨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并且填埋,需要增加的能源消耗为12亿吨标准煤(设1吨标准煤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是2.5吨),若消耗1吨标准煤的费用是1100元人民币,12亿吨标准煤的费用就是1.32万亿元人民币。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在走治本的路径行不通的情况下,就只有走治标的路径了。
治标路径的方法是:把治本的资金投入到新兴能源产业中去,即把治本的高额负担转变成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的动力。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用新兴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并且努力做到用新兴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在能源中的主导地位的局面。新兴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只要一家企业投向新兴能源产业的资金达到440元人民币,就认可这家企业减排了1吨的二氧化碳。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每年投向新兴能源产业的资金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年减排了22.73亿吨的二氧化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率先履行了还不该履行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原则。试想,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都朝着发达国家的人均化石能源的消费标准去发展生产力,必然将气候变暖推向不归路。因此,国际社会应向中国学习,宁可放慢发展速度,也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新兴能源产业中去,以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建议: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中,增加治标路径的谈判,按照治标路径的方法核定发达国家的责任和资金投入的额度。
现在,全世界因燃烧化石燃料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接近400亿吨,若保持每年向大气排放400亿吨的二氧化碳不变,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是否会停止,这是科学家需要完成的重大课题。不要因为治标路径的谈判延误了治本路径的谈判。
能够把这封信传递给任何一个人。治标路径的谈判,涉及资金援助吗?涉及技术转让吗?涉及···吗?
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能够明显的得出结论,要让发达国家拿出钱来援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暖,这是办不到的。因此必须转而要求发达国家拿出钱来,投向新兴能源产业,以此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达国家在污染大气的前提下,首先快速富裕了起来,理当用积累的资金率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剩余的较少的还能排放温室气体的空间留给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能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尽快富裕起来。这种想法,也同样符合同志的先富跟后富的思想理论原则。
敬呈
车家茂 chejiamao@yahoo.cn 0692-6161409
世界气候大会,历届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地都是哪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和第6次《京都议定书》成员国大会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构建方面,提出设立每年进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投,倡议设立国际气候法庭,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情况。
2010年坎昆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哥本哈根协议》法律化,哥本哈根大会后,联合国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工作组,182个国家开始实质性协商。今年5月首轮协商在德国波恩启动,各方对工作组提出的“谈判案文”意见不一。“案文”加入了《哥本哈根协议》,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严厉批评。至于在《哥本哈根协议》法律化方面,美国以尚未立法而告吹。二是各国减排目标的确立,从《京都议定书》的存废之争来年,2012后减排目标的确立并不明晰。三是发达国家转让新技术问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投入了大量资金,且卓有成效。他们将此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另一制高点。他们不愿转让各种新技术,认为这是长期研究的成果,且掌握在私人大企业、大公司中,国家无权勒令其免费转让。其实,这也是发达国家阻遏新兴经济体继续发展的手段之一。但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来说,真正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还很遥远。四是如何保障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及时到位。从目前欧盟的立场与表态来看,资金援助机制的建立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的相关报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联合国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
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COP3·日本京都 19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COP9·意大利米兰 2003年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俄罗斯不顾许多与会代表的劝说,仍然拒绝批准其议定书,致使该议定书不能生效。为了抑制气候变化,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议通过了约20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决议。
COP10·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4年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COP11·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COP11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蒙特利尔路线图”。
COP12·肯尼亚内罗毕 2006年
大会取得了2项重要成果:一是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活动。
COP13·印尼巴厘岛 2007年
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后京都”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协议有关。
COP14·波兰波兹南 2008年
八国集团***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COP15·丹麦哥本哈根 2009年
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在哥本哈根召开COP15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COP16·墨西哥坎昆 2010年
这次谈判仍旧是失败而归,气候大会已经成为了政治筹码,都不愿意在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
COP17·南非德班 2011年
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新西兰这些国家仍旧是逆国际趋势,不签署《京都协议书》,一定城市上导致了这次气候谈判大会的失败
COP 18·卡塔尔多哈 2012年
这是一个富足而又充满吉祥的城市,很多大赛和会议在这里召开。希望这个城市给予气候大会好运!不过一开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阵营就开始相互攻击,授予美国、日本等国家“化石奖”,意味着这次会议仍旧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谈判,人类在数次危机面前都团结起来,战胜困难。这次机会错过了接下来的预留的机会将不会太多。
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强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国际社会
英国路透社29日报道称,人道救援机构乐施会29日发布报告称,今年前9个月中,气象类灾害导致全球2.1万人死亡,是2009年的两倍多。
报告特意赶在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开始之际出炉,它以巴基斯坦洪灾、俄罗斯火灾与热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等为例,阐述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把探讨的问题锁定在穷富国家存有分歧的几项议题,如气候援助资金、雨林保护、迎接气候变暖等问题。此次谈判还欲将现行减排目标正式确定下来。
不过,乐施会公布该份报告是为了敦促各国需要尽快行动,来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则刊文称,坎昆会谈或难获突破。
报道称,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可以说是一场“史上最牛”的会议,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惨败收场的时候,全世界对全球气候谈判的前景瞬间转为暗淡。在这种暗淡的期许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坎昆会议将继续着乏味的焦灼。
即使一年过去了,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要想取得非常大的进展,挑战依然是巨大的。造成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惨败的各种要素依旧存在:中国为首的基础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旗手欧盟;以及美国为头的伞形国家集团依旧是坎昆气候大会的主导者。坎昆气候大会还是三国演义,小岛屿国家联盟等组织依旧被边缘化。
再深入说,因为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惨败,见证了欧盟话语权的逐渐弱势。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的谈判主体,无疑是中美。一方面两者是目前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碳排放国,二则是由两者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决定。
联合国希望避开去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混乱与剑拔弩张的情景,以维持谈判进程的继续进行,最终于明年在南非的一场关键会议上签署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新协议。
英国能源与环境大臣克里斯·休恩警告:“我们并不指望在(坎昆)达成最终协定。此次会议的目标是重启谈判。如果能推动各国接近达成协议,维持谈判的继续进行,在林业、金融与减排承诺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此次会议就算取得了成功。”
即使联合国自己也承认,坎昆会议不会达成最终协议。 南都讯 特派记者杨传敏 发自坎昆
“中国希望在坎昆至少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确定下来,但按照目前的谈判进程看,甚至连这个都很困难.”,昨天,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与国内外NGO代表见面,沟通谈判进程,表达了中国的谈判立场。这也是中国高级别官员第一次在气候大会上与国内外NGO沟通,他说,“但是不管谈判结果怎么样,中国自主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不会变”。
坎昆气候谈判进入到最后一天,在月亮宫的一两间小型会议室里,高级别的部长会谈接连不断,全是闭门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和中外N G O的见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在天津会议上,解振华就曾与中国N G O见面。
昨天参加解振华见面会的国际N G O包括第三世界网络、气候行动网络、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等,提问大多集中于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和中国期望发挥的作用。解振华重申了中国的立场,也透露了目前谈判的进程。
见面会里解振华作为此次中国参与谈判级别最高的官员,也向在场媒体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
一是,中国会通过南南合作向最脆弱国家提供气候援助。解振华说,他最近为了了解非洲国家的需求,去了埃塞俄比亚和非盟,看到了气候变化给非洲荒漠化带来的影响。
二是,在透明度的问题上,因为有的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透明度有意见,解振华说,中国同意对自主减排接受国际磋商与分析,并且在目标、行动和原则上都作出规定,也希望在坎昆至少把原则定下来,就是进步。
三是,关于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是否前进,中国认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不能继续是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中国希望在坎昆把京都议定书延续第二承诺期定下来,但解振华说,“这一点要看来非常困难”。
四是,不管谈判进展如何,中国自己要在国内取行动,完成碳强度减排40%-45%的目标。解振华举了两组数字作为对比,“十五”期间,中国用年均10.4%的能源增长,支持了年均9.8%的GDP增长;而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用6.8%的年均能源增长,支持了10.2%的GDP增长。这说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在增长,能源效率也在提高。
中国声音:
强调“捍卫”《京都议定书》
本报墨西哥坎昆电 (特派记者毛玉西、薛松)
当地时间9日下午5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坎昆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再次强调了中国坚定捍卫《京都议定书》的立场。这场见面会吸引了众多中国媒体聆听,希望从中“嗅出”谈判进展的有关信息。
奔赴坎昆之前,解振华表示:“《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长期努力而达成的法律文件,它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没有道理否定它。中国希望《京都议定书》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作用,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京都议定书》。
他表示,之所以要求必须捍卫《京都议定书》,是因为必须在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基础上,才能谈怎么样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如果要抛弃现有《京都议定书》框架搞新的,无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耗掉。他强调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否继续下去,是检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谈判进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北京时间12月4日,有关墨西哥“秘密文本”的传闻在坎昆气候大会上激起强烈反响。各方对此紧急表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分歧仍是大会最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减排指标方面与发达国家区别对待,同时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但在具体谈判中,发达国家千方百计模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且以资金为筹码提出种种限制。
减缓气候变化,发达国家的中短期量化大幅减排是关键。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避而不谈自身,却坚持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同步减排。欧盟甚至宣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22亿欧元“快速启动”资金中一半是,并非无偿援助。结果招致环境保护人士一致批评。
各方僵持之际,突然有非组织爆料,称墨西哥方面在搞“秘密文本”,允许发达国家承担较少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严厉标准。据说,墨西哥“秘密文本”内容包括:用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替换《京都议定书》;不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义务;气温控制上限大幅提高到5摄氏度。不过中国、日本和欧盟谈判代表均否认存在“秘密文本”。 12月9日,也就是坎昆气候大会离结束倒数第二日的冲刺日,会场上仍没有任何协议达成的迹象。部分国家的***以及各国主管环境事务的高级别官员还在纷纷发言,阐述各国立场。主要非组织已将美国列为阻碍大会达成成果的罪魁祸首。
美国扯后腿
主要非组织盘点的美国“罪行”主要有四点:首先,美国在拒绝提高本国减排目标、置身于议定书之外、也无国内立法的情况下,大肆指责其他国家做得不够,阻碍关键问题达成协议。
其次,在外界之前普遍认为能够取得成果的气候资金问题上,也遭遇到了来自美国的阻挠。美国主要是想争夺这笔资金的“发言权”,拒绝将资金置于联合国系统的框架下。
再次,在技术转让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也有很大保留,和发展中国家的预期有不小差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因美国而扩大。
最后,因美国的不作为,坎昆会议未能重建COP15后“队伍散了”急需的各方信任机制。
这当然并非COP16各方“歧视”美国。考虑到大会议程第二天日本代表团就提出了反对《京都议定书》继续存在的明确表态,美国如果只是希望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当然难获各方欣赏。
专家推算,美国的减排目标仅相当于1990年排放基础上减少4%。如此裹足不前,纵使美国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坎昆会议期间多次组织NGO(非组织)吹风会,有些吹风会还仅对美国NGO开放,以力图营造正面舆论、维护美国形象,但美国代表团实际上地位“尴尬”、 乔纳森·潘兴公关举措收效甚微,当属意料之中。
与乔纳森·潘兴的“努力”相比,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
12月6日,朱棣文在美国中心发表演讲。他以碳在生物圈中的运行轨迹开始,谈到各类新奇的新能源技术,仿佛是给与会者讲一堂环保课,置自身的官员身份于九霄云外,对美国眼下取哪些措施落实其承诺的碳减排目标避而不谈,王顾左右而言他。
就此,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朱棣文们的“难言之隐”在于,当今美国缺乏有力的新能源鼓励政策,美国国会特别是参议院难逃其咎。
该人士认为,在民主党议员占多数席位的大好时机下,都未能一鼓作气通过气候法案,可见美国保守势力之强大。而华盛顿中期选举之后,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共和党赢得了更多席位,而共和党一向以保护煤炭及石油产业利益、反对环保政策著称。
“可能很少有人关注过,超过一半的共和党议员没有护照,这意味着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因此,很难想象这些议员能有足够的国际视野,来妥善处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这样的问题。”该分析人士称,共和党议员大多是保守派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有些甚至根本不相信气候科学。在此基础上,“碳税”简直成了美国的“禁区”。“不是讨论能否推行的问题,而是敏感到任何官员都不敢触碰,参选党派只要提到任何增加环境税的构想,选举中必输无疑。”上述人士因此说。 中新社坎昆12月4日电 题:墨西哥将气候大会办成嘉年华 各界评价两极。
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行将过半,主办国墨西哥安排了众多精彩活动,把本届气候大会搞得像一场嘉年华,很多活动也与气候变化并不相关,各界对此评价两极。
墨西哥当地时间3日举行了一场名为“气候变化交流论坛”的活动。活动也没有安排在官方酒店,而是安排在和会场距离较远的一个度村进行。
论坛在当天晚间结束后,主办方又为与会者举行了“墨西哥之夜”活动,四处歌舞升平,人们都陶醉在眼前的美景、美酒、美人之中,与会场的紧张和枯燥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早在大会开幕当晚,本届大会、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就为所有与会者安排了欢迎晚宴,非组织人士和媒体记者都可以参加。晚宴上也安排了盛大的传统歌舞表演。
在所有与会者的必经之路坎昆展览馆(Cancun Messe),墨方还专门设立了传统商品市场,推销墨西哥当地土特产,如陶器、辣椒油、可可粉等。但由于售价偏高,买家寥寥。
尽管如此,市场还是吸引了很多与会者的注意力。一南非谈判代表招呼记者去品尝那里免费提供的可可饮料。有年轻小贩用流利的英语向记者推销手工制品,记者注意到会议主办方也为小贩们制作了特别通行证。
很多人也纷纷与市场中摆放的艺术骷髅合影留念。售卖的骷髅瓷器售价也不菲。在墨西哥,亡灵艺术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形式,但对一些外国人来说,可能一时还难于接受。
有非组织与会者对本社记者表示,墨西哥似乎要改变上届哥本哈根峰会时的“冰冷印象”。哥本哈根峰会几乎完全集中于谈判,代表在会场内神经时刻紧绷,在会场外又得面对北欧严冬的疾风苦雨,对会议进程确实有些不利影响。
墨西哥此次试图通过多种途径让各国代表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谈判,也不失为是解决之道。据记者了解,谈判代表除了对路程遥远有些不悦外,对其他会议安排还算满意,特别是这次他们不会遭遇被非组织纠缠的尴尬。
然而,会场外的批评之声却不绝于耳。巴西总统卢拉本周炮轰此次会议“不会有任何结果”,他本人也撤销了参加会议的。另外,可能是由于语言问题,不少与会者和主办方沟通不畅,一些活动的时间地点更改频繁,引发了争议。
墨西哥高级官员回应说,本届气候大会至少能达成两项成果,即资金和技术方面能取得一些突破。墨方每天都举行记者会和媒体进行积极沟通,和上届会议相比也算是不小的进步。然而,又是由于语言障碍,记者会的听众并不多。
据记者观察,墨方还想通过此次气候大会实现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并为本地企业寻找机会,就如同在上海世博做的那样。坎昆展览馆内的正中央位置就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墨西哥展馆,被一片茂盛的热带植物包围。展馆每天都会进行商务活动,其中环保企业的活动又展绝大多数。
下周,气候大会的高级别会议就将开幕。届时,墨西哥将继续举办多场嘉年华式的活动,会场内外对有关活动的不同声音也会持续。(完)
C |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国际关系,①观点错误,气候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发展问题,而不是和平问题,④观点错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同国家承担的义务是不同的,但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②③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够排除错误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①观点错误,气候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发展问题,而不是和平问题,④观点错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同国家承担的义务是不同的,但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难度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