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世界气象局_世界气象台

tamoadmin 2024-10-19
1.世界气象日的发展历史2.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是哪个国家建立的?3.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成功架设 为何要到8800米看气象?4.中国气象局与中

1.世界气象日的发展历史

2.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是哪个国家建立的?

3.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成功架设 为何要到8800米看气象?

4.中国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台是什么关系啊

5.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是哪里

6.怎么查某个地区的风玫瑰图?

世界气象局_世界气象台

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是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牵头组织天气业务、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系统设计、业务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2.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承担我国及所属责任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警报。

3.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海洋、全国的交通、水文与地质灾害、环境与健康、能源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

4.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生态与农业气象及相关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气象保障。

5.承担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的公共气象服务任务,归口向中央(全国性)媒体发布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归口为、及相关部门提供综合决策气象服务。

6.负责气象灾害监测,气象及衍生灾害的灾情收集和评估,承担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服务任务。

7.依托基本气象业务,开展面向各类专业用户的气象科技服务。

8.负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改进、升级和运行维护及模式的检验评估,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

9.承担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任务。

10.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数值预报、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11.承担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和环境紧急响应中心(EERC)的任务;承担THORPEX亚洲TIGGE中心的任务。

12.负责本单位的人、财、物等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

13.受委托承担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会计核算等任务。

14.完成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世界气象日的发展历史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使用气象气球气象学家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气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对流层顶。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果是目前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今天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今天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展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易懂地传达给最终用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是哪个国家建立的?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发行纪念邮票等。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学界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年气象日的主题——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这一主题的确立还与2007年3月1日启动的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1947年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45国气象局长会议,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公约规定,当第30份批准书提交后的第30天,即为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之日。

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书,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诞生。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第20届会议决定,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由WMO选定的主题进行纪念和庆祝。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世界气候计划等。

1971年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世界气象组织。

全球气候变暖使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全球综合观测,人类可获得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虽然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及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成功架设 为何要到8800米看气象?

1854年11月14日,风暴突然袭击黑海,风速达每秒30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联军舰队正在海上协助土耳其同俄国作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法国军队的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分别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要求他们提供这次风暴发生前后几天里的气象情报,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据这些报告分析,原来这次风暴来自大西洋,自西向东吹向黑海,出事前两天,西班牙和法国首先受到影响,如果那里设有气象台、站,而那时已有了电报,如果把风暴的消息早日电告英法舰队,就可以减少损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果建立了气象站网,用电报集中到一个气象总台,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可能推断出风暴的行踪。当时,社会上需要有关气象消息,法国于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这比用谚语作预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气象局每天都印制出当天的天气图。1863年开始,在报刊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气象工作,从1914年开始,又将各国资料汇集在一起,绘制出全欧洲的统一的天气图。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被发明和应用后,从此除了同时汇集的各地气象站、台的地面资料,又增加了高空气象资料。有了高空天气图,就出现了气压场为中心的长波理论和气压系统的发展理论,它可以作出未来3~5天天气状况的预报。

中国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台是什么关系啊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5月4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小组成功登顶珠峰。我国科考队员在珠峰海拔超过8800米处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8800米能“看”什么?为何青藏高原地区在全球大气环流中如此重要?为何要在“第三极”看气象?

为何要在“第三极”看气象?

青藏高原当年冬季的积雪量会直接影响我国来年夏季降水的分布情况。我国首位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介绍,当冬季积雪厚度大、面积广时,来年六、七月份的降水将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而如果积雪薄、面积小,第二年同一时段的降水将从长江以南跳到长江以北的黄淮流域。

此外,亚洲两大季风——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的交界线正是在青藏高原南侧东经70 附近。高登义曾通过模拟试验证明,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两大季风的交界线将向东迁移约20 ,这会导致亚洲的降水量分布和雨季分布与目前不同,进而影响到各地区的气候环境。

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能看什么?

1980年,高登义曾带领科考队与国家登山队合作,希望在海拔7000米和7500米处安置两个自动气象站,但由于遥测技术尚不成熟,最终没有取得可靠的数据资料。

这一轮珠峰科考完成了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架设。

高登义表示,这些气象站的建立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山地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通常来说,在海拔16公里以下的大气,其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但是,根据已有的初步观测,珠峰地区的气温并不完全按照此规律递减。高登义指出,珠穆朗玛峰像一个加热的烟囱,热源抬升到海拔8000米以上后将产生许多奇特的现象,例如,它的加热作用可以影响到下游600公里以外的气温,使得春季时,下游的气温比上游平均高出1 3 。

气象站的建立还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观测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层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高登义曾多次赴珠峰进行科考,他由衷感叹,“进步日新月异”。他回忆,曾经由于供氧技术落后,科研人员需要背负比现在重约16倍的氧气瓶,而容积却只有现在氧气瓶1/16的供氧设备。为节省氧气,登山队员只有到海拔8000米以上才能够吸氧。“运输食物等保障物资的车辆常在途中抛锚。为了完成资料摘抄和气象预报任务,我们饿着肚子走了几十公里路。”高登义说。

监制:白中华

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是哪里

中央气象台是中国气象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中国气象局是国家机关,中央气象台是国家机关中国气象局的一个下属的部门 。

中央气象台(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MA)是全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研究、气象信息收集分发服务的国家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成立于1950年3月1日。?

中国气象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

怎么查某个地区的风玫瑰图?

中国最早的气象台站:

北京地磁气象台:由俄国教会建立于1849年*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由法国教会建立于1872年

香港天文台:由英国政府建立于1883年

台北测候所:由日本中央气象台建立于1896年

青岛观象台:由德国海军建立于1898年

哈尔滨测候所:由俄国“中东铁路建设局”建立于1898年

北京中央观象台: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建立于1912年

延安气象台:由中国***建立于1945年

*注:北京地磁气象台气象观测始于1841年,1849年正式成立地磁气象台,1867年气象台脱离教会,直隶于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

极端最低气温: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的免渡河在1922年1月16日曾观测到-50.1℃的温度。是新中国成立前气温记录中的最低值。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北部的富蕴气象站在1960年1月20日以-50.7℃的低温首次打破了免渡河的记录,接着1月21日又以-51.5℃再创全国新记录。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1968年12月27日清晨测得了气温-50.9℃。在1969年2月13日漠河终于诞生了中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52.3℃。

极端最高气温:中国极端最高气温的地方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新中国成立前吐鲁番曾创下了47.8℃的全国记录。以后,在1953年和1956年这两年的7月24日,都出现过47.6℃的高温、,1975年7月13日的吐鲁番民航机场还曾观测到目前中国的极端最高气温——49.6℃

冰雹最多的地方:冰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固体降水,一般象黄豆粒大小,但偶尔也有象乒乓球甚至鸡蛋大小的。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全球日照时数最多在撒哈拉沙漠,一年4300小时,我国年日照极值是青海冷湖的3553.9小时。世界上雾日最多的是峨嵋山,一年323.4天。世界上日照最少的也在峨嵋山,一年只有946.8小时。这是我国能达到世界气候之最的两个项目。

有很多能查到风玫瑰图的方法,这些网站可以关注一下

wmo.ch?(世界气象组织)

www.noaa.gov(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www.ametsoc.org(美国气象学会)

www.emetsoc.org?(欧洲气象协会)

www.cdc.noaa.gov/public.data?(中国气象局)

www.xihe-energy.com?(羲和能源大数据平台)

第一步:在羲和首页选择地理位置,可以选择单点数据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区域平均数据

第二步:选择数据源,历史数据可以选择羲和数源、欧洲中期天气中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测数据可以选择德国气象局

第三步:选择时间,可选择历史40年或预测7日内,自动给出时区

第四步:选择所需要的气象数据,如风向,导出小时级数据,和风玫瑰图

第五步:如需要更多数据,在“更多属性”中选择“检索属性”查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