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国家气象局干部培训中心_国家气象局干部学院

tamoadmin 2024-08-26
1.中国气象局级别2.气象局陈振林是哪里人3.全国气象大学有几所?4.应用气象技术是学什么的5.气象局是不是国家直属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该校是全球办学规模最

1.中国气象局级别

2.气象局陈振林是哪里人

3.全国气象大学有几所?

4.应用气象技术是学什么的

5.气象局是不是国家直属

国家气象局干部培训中心_国家气象局干部学院

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该校是全球办学规模最大的、以飞行训练为主的学校,自建校以来,中飞院已经为我国民航培养了非常多优秀的飞行员、机长。

这所大学也被称之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军校”。该校也是在四川省内的二本院校中投档分数最高的大学。

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这所大学是由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同建设的,学校主要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主,重点门类是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每年为我国的气象工程方面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在2019年的高考中,该校的投档线是仅次于中飞院的。

该校王牌专业也是近些年来的大热门,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实力可以说紧追211高校,有这方面想法的考生可以参考。

3、西华大学

在2019年的投档分数线是545分。属于综合类的大学,其中成都大学偏向于文科类以及医学类的专业领域,该校的药学以及工商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备受青睐的。

4、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大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是我国西部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该校是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以及四川省共同建设的。

学校建校至今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作为一所理工类的大学,共开设本科专业80个,2020年6月份,学校有3个学科进入了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5、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四川2011、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凤凰网-四川省本科二批次录取开始?文科50余所学校调档线超一本线

中国气象局级别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财务司、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室、审计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气象局陈振林是哪里人

国气象局是中国国家级别的气象行政管理部门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院直属纳裂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财务司、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室、审计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

中国气象局是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院直属机构改为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院授权洞滑闭,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让举管理体制。

全国气象大学有几所?

气象局的陈振林是上海人。

陈振林,1968年5月出生,研究生,理学博士。现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任上海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司长。

陈振林在参加干部进修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时强调,经历70余年发展,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取得显著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要进一步坚持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定位属性不动摇,坚持部门协同发展格局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气象领导管理体制不动摇。

陈振林参与的活动介绍

陈振林长期在气象系统从事国际合作、气象服务和综合管理工作。曾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探索并推进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推进国家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推动建立了常态化气象灾害防御部际联系会议制度。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多次代表中国气象局参加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等国际组织的活动。

应用气象技术是学什么的

中国有7所大学是开设气象学专业的。主要的学校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由江苏省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

3、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4、中山大学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111”、“2011”、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5、中国农业大学

简称“中国农大”,坐落于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入选“2011”、“11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6、中国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陆军工程大学,以中国理工大学和中国军械工程学院,主体为基础于2017年组建。

大学各组建单位办学历史可分别追溯至上世纪30至50年代在江西宁都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黑龙江哈尔滨创设的“哈军工”工兵工程系、在山东诸城创建的“军械干部训练队”

在江苏南京创立的“二野军大”和在吉林通化创始的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7、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

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陆军工程大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农业大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局是不是国家直属

应用气象技术主要研究气象探测、各类气象、生态环境监测调控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天气预报、气候开发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

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的学习课程:

气象基础》、《地面观测》、《气候学》、《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方法》、《农业气象观测与实验》、《生态学》、《作物栽培学》、《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经济学》、《大气污染概论》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综合气象服务、农业气象。

培养目标人才定位: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公共气象服务、气象 防灾减灾、气候监测预测及气象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具备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各类 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气候应用与开发等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具有气象职业精神和信 息素养,能够从事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观测与服务。

具备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的院校有:

1、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同意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

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年)。

2、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是经江西省人民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江西省唯一公办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学校起源于1956年10月江西省气象局举办的气象干部培训班,17年设立南昌气象学校,1980年学校归中国气象局管理,2000年划归江西省气象局管理,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

中国气象局简介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院直属机构改为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援助。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气象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1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局长一直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1983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第二副,1987年当选为,1991年连任; 2001年我国官员在WMO秘书处任助理秘书长,2004年任WMO副秘书长。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是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承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我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参加全球气象探测资料的交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国科学家长期担任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为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还积极参与WMO和台风委员会各领域的活动及有关国际研究。

二、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责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司、预测减灾司、科技发展司、财务司、人事教育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和监察室、审计室。

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议工作。

(二)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指导气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九)承办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

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14个副省级市气象局(含4个单列市气象局,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气象局),318个地(市)气象局和2300个县(市)气象局(站)。

全国气象部门现有正式职工52988人,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415人。

三、***简介

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秦大河,男,汉族,1947年1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87年10月入党,10年7月参加工作,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亚洲腹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IPCC评估活动,主持了我国气候变化和西部环境演变评估及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郑国光,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江苏涟水人,1981年3月入党,16年12月参加工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大气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许小峰,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5年4月入党,15年3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守荣,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江苏江都人,1969年10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天气动力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安徽全椒人,无党派,19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河南开封市人。18年7月入党,11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组长孙先健,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湖北荆沙人,19年3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兼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88年2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农业气象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