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_气候变化和我
1.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能做什么?
2.气候变化我关注什么
3.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4.全球变暖愈演愈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阻止气候变暖?
由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像自然保护毯一样,对地球具有保暖作用。它使地球具有足以适合生存的温度—即目前令人感觉舒适的15℃。
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使这个保护毯变厚,热量被封闭在内,致使全球变暖。
矿石燃料是人为产生温室气体的一个最大的排放源。
影响: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水和海岸带等。
对农牧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因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增大。
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草地潜在荒漠化趋势加剧;原火灾发生频率将呈增加趋势;畜禽生产和繁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畜禽疫情发生风险加大。
对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部分地区林带下限上升;山地冻土海拔下限升高,冻土面积减少;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西北冰川面积减少,呈全面退缩的趋势,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未来气候变化将使生态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缩小,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受灾面积增加;内陆湖泊将进一步萎缩,湿地减少且功能退化;冰川和冻土面积加速缩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水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中国水分布的变化。近20年来,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水总量明显减少,南方河流水总量略有增加。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干旱灾害更加严重,极端气候现象明显增多。
预计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水时空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大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增加洪涝和干旱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特别是气候变暖将导致西部地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将进一步减少,对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的河川径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气候变暖可能将增加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水短缺形势和水供需矛盾。
对海岸带的影响
近30年来,中国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温升高、海水酸化使局部海域形成贫氧区,海洋渔业和珍稀濒危生物衰退。
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升高。海平面上升还将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排水能力降低,港口功能减弱。
对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气候变化将增加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危害人类健康;增加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概率,对重大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影响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对自然和人文旅游产生影响;增加对公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影响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安定。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全球暖化 低碳经济时代我们不能退缩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真正的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接受。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 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大国应该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部门、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便是一项必然的选择。所谓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等金融活动,是近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外在推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依靠低碳经济化解危机、寻求发展已是全球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履行环境责任,占据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现实途径。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 发展低碳经济,已绝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中国的积极行动,许多地区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探索低碳经济的道路中,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逐渐得到深刻认识,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有机组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前置命题。就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经济形态,将高度体现环境优先的原则。低碳经济,今天的行动,将成就明日的辉煌。
气候变化我关注什么
一、食
1、吃素。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羊及饲养猪鸡,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2、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3、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
二、衣
1、认识衣料来源:选购纯棉、全麻等自然材质,才可回收再生。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2、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
三、住
1、多用二手家具。
2、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
3、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
4、将房间的电源、冷气集中使用。
四、行
1、走楼梯,不搭电梯。
2、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
五、科技
1、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2、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
3、加强水管理和调蓄,节约用水,开发空中水,海水淡化等。
4、改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气候变化诱发疾病预警系统等。
5、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
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 低地被淹: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7)对动植物的影响
(8)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9)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全球变暖愈演愈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阻止气候变暖?
科学家确信诸如物种的习性和栖息环境的改变、海水酸化、湿地消失、珊瑚礁退色、导致过敏的花粉量增加等都归罪于全球变暖。比如,由于最近的极端气候现象,北美已经经历了生态系统、社会和文化的破坏,比如飓风和山火等。但是,这与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我们已经习惯了“暖冬”,北方家庭因此节省了取暖费,服装销售商叫苦不迭——他们的冬装不得不提前打折。与此相应的是“酷暑”。5月,四川、重庆又受到热浪冲击,当地居民心有余悸地想起了去年遭遇50年来最大旱灾、上千万人饮用水困难的痛苦经历。 几年来,人们对极端天气已不再惊诧。拿北京来说,2001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导致全城交通瘫痪。2004年夏,仅仅两小时的暴雨量就让京城沦为泽国。2005年5月,20年未遇的强冰雹把成千上万辆汽车砸得坑坑洼洼。 面对如此种种,多数人想到的只是“天气异常”,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主任刘洪滨说,极端天气的增加主要根源在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让我们放宽视野:全球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缩,海平面在上升,台风飓风频繁登陆,动植物死亡率增加……这样一些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正日渐影响人们的生活
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居住面积也越来越大,人类的频繁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人类自身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制造出太多的二氧化碳,又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造成的森林减少,加剧了草原沙漠化,森林的破坏,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的速率大大的减缓,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的高,而二氧化碳能够帮助吸收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使全球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你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和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冰川消退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冰镇的冰山中,含藏大量的病菌,冰川融化使大量的病菌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将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威胁。而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带北移,还会引发生态问题。除这些以外,让人类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天气发生剧烈的变化,天气气候异常,造成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还有,温室效应导致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同时还会加速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从而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由此看来,避免温室效应变的严重是目前的一个大问题。而这需要我们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微注意,就能避免温室向越来越严重。照应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含量最高。那么我们就要一直二氧化碳的排放,尽量避免使用炭火取暖,在农村,人们做饭都是需要木柴的,更新烹饪设备,减少木材的使用。老私家车出行,出行时尽量使用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发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我们需要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第二个就是对于环境的保护。每当秋季和夏季等干燥高温的季节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减少火灾发生的频率,及时救灾等,都是对森林的保护。避免材料等的浪费,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对于纸巾纸张等节约使用。人们需要自觉的多植树,保护环境,不排放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