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的划分几级_气候带的分界线
1.五带划分依据
2.气候是怎么划分的啊?
3.全球气候分布图中的五带划分依据是什么?
七大洲的温度带划分标准为:23°26′N(北回归线)到23°26′S(南回归线)为热带,北纬(南纬)23°26′到北纬(南纬)66°34′(北极圈、南极圈)为南、北温带,北纬(南纬)66°34′到北纬(南纬)90度为南北寒带。
每个气候带的面积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热带占40%,温带占52%,寒带占8%。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热带、温带和冷温带。
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因为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均匀,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都影响气候,上述划分的各个副带并没有人们公认的界线。实际上,等温线并不与纬圈完全平行,用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气候带与实际气候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以高纬度地区最为突出。
我国温度带的分布情况: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雷州半岛,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
中国跨纬度广,热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数木本植物或农作物生长活跃,所以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就是根据日平均气温≥10℃累计值为标准,称为活动积温。
五带划分依据
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
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气候是怎么划分的啊?
五带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带:五带划分依据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带,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温度带。热带地区的温度较高,温带地区的温度适中,寒带地区的温度较低。
2、干湿地带:干湿地带是指气候中降水量的多少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范围。根据干湿地带的划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雨林带、温带草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等三个干湿地带。
3、海拔高度: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不同,因此也会影响到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根据海拔高度的划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低海拔区、中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三个海拔高度带。
4、海洋影响:海洋对地球表面的气候和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海洋影响的划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海洋性气候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带和极地海洋性气候带三个海洋影响带。
5、大陆性气候带:大陆性气候是指气候干燥、寒冷,且温差较大的气候类型。根据大陆性气候的划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和寒带大陆性气候带两个大陆性气候带。
全球气候分布图中的五带划分依据是什么?
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1、23°26′ N(北回归线)到23°26′ S(南回归线)为热带。
2、北纬(南纬)23°26′到北纬(南纬)66°34′(北极圈、南极圈)为南北温带。
3、北纬(南纬)66°34′ 到北纬(南纬)90度为南北寒带。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雷州半岛,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
气温带规律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五带又称天文气候带、数理气候带,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这种划分方法可初步反映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和少。是气候学上划分气候的基础。
五带划分: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至南北纬度23.5度
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南纬23.5度至南纬66.5度
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点:南纬66.5度至南纬90度
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北纬23.5度至北纬66.5度
北寒带——北极圈到北极点:北纬66.5度至北纬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