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文章内容

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在哪里_世界气象组织

tamoadmin 2024-06-16
1.世界气象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2.世界气象组织的发展历史3.世界气象组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1947年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由45

1.世界气象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2.世界气象组织的发展历史

3.世界气象组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在哪里_世界气象组织

1947年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由45个国家的气象局长级别会议,在会议上共同商讨和决定了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WMO)的成立,并商定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根据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在1950年2月21日,由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书的第30天,也就是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诞生了。在1960年6月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第20届会议上,组织决定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期,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且要从1961年开始,在每年中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和设计一个与世界气象有关的主题,进行相关的纪念和庆祝活动。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向人们宣传气象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更好的了解世界气象组织主要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能更好的推动气象学在国民生活中的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功效。

成立气象组织可以对本土的气候环境进行相关的测量和预测工作,这有助于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为人提供有效的早期预警工作,使人们可以提早灾害防范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人类的生活受到自然气候的严重影响,加强气象预测工作,更有利于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加重,人们对气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实早在1882年和1883年时,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并组织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由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组成正对南北极考察的考察团体,这标志着世界对极地的考察工作已从探险时代正式进入科学考察时代,同时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世界气象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1873年9月,第一次国际气象代表大会在维也纳举行,会上成立了世界气象组织(当时使用的缩写是IMO,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与后来的国际海事组织相同),这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从创立到二战结束一直致力于国际间气象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的发展历史

世界气象日是每年的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国成员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主题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组织机构介绍:

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气象组织成立于1950年3月23日,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关于地球大气状况和特征、与海洋相互作用、产生和导致水源分布气候方面的最高权威的喉舌,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气象组织成立至2000年已整整50年,组织的会员由成立初期的30个发展到如今的185个,包括了非洲,中、西欧和西南太平洋国家,其中国家会员179个,地区会员6个(含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成为最具广泛代表性和合作精神的国际组织。

50年来,世界气象组织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协助各会员气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警报提供了服务,也为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世界气象组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2009 WMO全球大气监测 (GAW)成立20周年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1979年和1990年)基础上召开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

2008 WMO/UNEP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20周年

2007 WMO-UNEP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与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人士阿尔.戈尔先生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印度尼西亚巴厘)通过将于2009年进行的新谈判过程的巴厘路线图,它将形成2012年后国际气候变化协议。

蒙特利尔议定书20周年:WMO荣获蒙特利尔议定书伙伴奖 Protocol Partners Award

由WMO和国际科联共同发起国际极地年 2007-2008

安全和可持续的生活: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国际会议(西班牙马德里)

2006 WMO温室气体公报问世

WMO北极地区臭氧公报问世

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南极臭氧空洞

2005 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 (日本兵库)

审查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执行情况的国际会议(毛里求斯)

在WMO秘书处设立国际地球观测组秘书处

2003 庆祝布鲁塞尔大会(1853)150 周年

第二次妇女参与气象水文技术会议(日内瓦)

发起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计划、WMO空间计划和最不发达国家计划(LDC)(归属技术合作计划)

2002 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南非约翰内斯堡)

200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

2000 世界气象组织五十周年庆典

1999 WMO新总部大楼在日内瓦落成

1997 京都会议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时间表

妇女参与气象水文国际会议(泰国曼谷)

1995 建立气候信息和预测服务(CLIPS)项目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次评估报告

WMO新大楼奠基仪式

1993 发起世界水文循环观测系统(WHYCOS)

1992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

建立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

国际水和环境大会 (爱尔兰都柏林)

199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90 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发起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国际减灾十年开始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次评估报告

1989 建立全球大气监测网以监测大气成分

WMO 和UNEP 启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过程

1988 建立WMO/UNEP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198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5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3 建立WMO 长期规划过程

1979 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建立WMO世界气候计划

1978/1979 在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下的全球天气试验和季风试验

1977 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联合建立国际全球综合海洋服务系统

1976 WMO开展首次国际全球臭氧状况评估

1972 指定WMO的业务水文活动为业务水文计划

1971 建立热带气旋项目,后升格为热带气旋计划

1963 发起世界天气监视网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公约生效日期和世界气象组织更名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1957 发起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

建立全球臭氧观测系统

1951 WMO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950 3月23日WMO公约生效 ,国际气象组织也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

1947 气象局长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大会,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通过WMO公约

1946年7月,挪威学者海塞贝格博士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气象组织的会议上,起草了一份世界气象公约草案,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1932 发起第二次国际极地年1932-1933

1882 发起第一次国际极地年1882-1883

1873 WMO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诞生,总部瑞士日内瓦(维也纳)

1853 第一次国际气象大会(布鲁塞尔)

为了提高全球抵御灾害的能力,减轻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危害,世界气象组织在监测、预报和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此外,世界气象组织还通过建立世界气候计划、科研发展计划、水文与水资源计划、气象应用计划、热带气旋计划、教育培训计划、技术合作计划、长期规划以及参与国际减灾十年计划等来组织、协调国际气象和水文业务合作,为各成员政府和公众及时提供天气、气候灾害预报和警报服务,为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