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气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文章内容

世界气候峰会各国发言_世界气候峰会

tamoadmin 2024-06-15
1.我们为什么要开气候大会2.哥本哈根会议后得到什么成果?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世界气候大会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nferen

1.我们为什么要开气候大会

2.哥本哈根会议后得到什么成果?

世界气候峰会各国发言_世界气候峰会

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

世界气候大会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内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公约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有名。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公约影响:

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如今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我们为什么要开气候大会

联合国气候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每年举行的会议。会议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讨论《京都议定书》,确立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约束性义务。

缔约方会议的任何最后文案都必须得到协商一致的同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995年起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第一次大会在1995年柏林举行。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5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与太平洋国家共同申办于2026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31)。11月20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闭幕。

2023年联合国气候大会

据叙利亚《祖国报》消息,当地时间2023年5月14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大马士革会见了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阿卜杜勒·哈基姆·努阿米。

努阿米向巴沙尔转交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邀请函,邀请巴沙尔出席今年年底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6日,巴西联邦政府宣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于2025年在该国北部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行。

帕拉州州长埃尔德·巴尔巴略表示,举办这次活动“增加了我们的责任,表明巴西已做好准备,讨论环境议程,表达对亚马孙地区环境的尊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哥本哈根会议后得到什么成果?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壹期承诺到期後的後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壹期承诺到期後的後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合作夥伴: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资金,支援它们减排。

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壹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壹阶段结束後的後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地球变暖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译注,链接文章中的图见下,卫报)。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壹左右。

中国政府[2]争辩说,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著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影响到COP15能否成功。同时,还有人怀疑现在采取的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都显得微不足道、为时已晚。卫报的壹份问卷调查显示,近9成的气候学家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根据欧盟定义的级别,2℃,意味著“危险”。

在呼吁人们为控制全球变暖行动起来的“气候危机”全球演唱会在2007年7月7日举行,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裏的後代彼得·希拉裏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的後代杰姆林·诺盖前日说,全球变暖正迅速改变世界第壹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面目,以致他们几乎无法认出。

希拉裏爵士的儿子彼得·希拉裏曾两次登顶珠峰,他说:“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这是事实。(登顶)大本营过去在5320米处,今年这个高度已经降到5280米,这都是因为冰川从上而下在融化。大本营的高度每年还在下降。”

也曾登顶珠峰的杰姆林·诺盖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变化,正是气候变化改变地球的先兆。

1953年5月29日,希拉裏爵士和诺盖首次登上珠峰,他们曾搭设过帐篷的冰川在过去20年裏已倒退3英裏。科学家们相信,未来50年,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不变,那些长度在半英裏至3英裏之间的喜马拉雅冰川将会融化为壹块壹块的雪块。

更糟的是,冰川融化将给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下印度和中国的居民带来影响。壹方面是山川地貌改变;另壹方面,大量冰川融水在当地形成大型湖泊,并形成潜在的洪水威胁。联合国的调查显示,在喜马拉雅地区约9000个冰川湖泊中,有200多个存在爆发洪水的危险。科学家们估计,今天洪水的威力比1985年造成灾难的洪水大20倍。

不开行吗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江国成)哥本哈根会议中国代表团谈判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6日说,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两大重要成果,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了相关国际公约、议定书和路线图,明确了下一步继续谈判的方向;在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行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长期目标、资金和行动透明度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解振华2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哥本哈根会议是一次举世瞩目的盛会,194个国家派代表参会,11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仅从这一点看,哥本哈根会议就是成功的。具体而言,我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了两方面的重要成果”。他说,会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明确了下一步继续谈判的方向。这些公约和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分别通过了两个工作组继续按巴厘路线图授权完成谈判的决定,明确了下一步谈判的原则和方向,维护了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公约》和《议定书》两个工作组谈判均取得了进展,特别是两个工作组主席分别提出了主席案文,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明确了双轨谈判架构,反映了谈判已经取得的进展,为最终按巴厘路线图达成成果奠定了基础。在谈到这次会议取得的另一大成果时,解振华说,这次会议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体现了各方的积极政治意愿。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没有在所有缔约方中达成一致,但在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行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长期目标、资金和行动透明度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他说,国际社会下一步应尽快确定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第二承诺期的大幅量化减排指标,明确非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与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的减排努力在幅度、性质和遵约机制上的可比性,尽快落实发达国家缔约方短期出资和长期资金承诺,建立有效的技术转让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磋商过程的公开和透明性,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他重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同国际社会一道,在哥本哈根会议成果的基础上,为在墨西哥会议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做出不懈努力。解振华:发达国家企图逃避义务导致许多关键问题谈判进展甚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江国成)哥本哈根会议中国代表团谈判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6日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进展,原因是发达国家企图逃避他们在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的义务。解振华2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不断提出建议,但发达国家采取拖延战术,一直未给予正面回应,导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进展。他说,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问题上,发达国家不仅想方设法逃避到2020年的中期量化减排义务,还试图通过将矛头指向主要发展中国家来转嫁减排义务,转移谈判焦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地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理应承担其历史责任,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但现实是,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几十年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在持续增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高,提出的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也与科学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有相当大的距离”。他说,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向主要发展中国家提出很高的减排要求,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